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在京农民工子女幼升小:一个非京籍千人QQ群的悲与喜

    信息发布者:xinbachong
    2017-06-02 20:48:17    来源:《工人日报》   转载

    《工人日报》(2017年06月01日 05版)

      本报记者 赵航

      5月27日,一个名为“非京籍入学-幼升小”的千人QQ群里传来捷报,租住在北京市海淀区的王敏通过了孩子入学的现场审核。望着网页上“审核通过”四个字,她抑制不住内心涌上来的激动:“终于通过了!一切艰辛都值得了!”

      5月8日开始,非京籍适龄儿童进行信息采集,入学“大考”又一次拉开帷幕。

      在QQ里输入“非京籍入学”等关键字,查询结果多达数百个。4月30日,《工人日报》记者随机加入一个名为“非京籍入学-幼升小”千人QQ群,一个月来,见证了属于非京籍务工家长们的悲与喜。

      “孩子入学是大事,再怎么细心都不为过”

      老家在黑龙江农村的王敏告诉记者,从5月8日海淀区开始网上信息采集至今,她一直处于神经高度紧绷的状态。她采取的是非京籍户口家庭较常见的“五证”审核方式。

      实际上,需审核的证件远不止5个,家长除了办理好“五证”外,还需满足所在区县的对应细则。“我们提供了劳动合同、在职证明、电费单据、水费单据、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等28个证明。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不止要求出示我们自己的证件,由于我们是在京租房,还要求房主的身份证明、房产证,甚至得让房东到街道现场签订知情同意书。”王敏说。

      其中,无人监护证明等证件需要王敏返回原籍办理。不同于群内其他家长把资料寄回原籍托人办理,她事事亲力亲为:“自己办才安心,孩子能平稳入学就好。”

      与王敏通过审核不同,来自丰台区的非京籍家长刘婷婷在社保问题上卡壳了。她和老公现已在丰台区务工6年,从今年初便开始准备孩子入学的事情。从5月起,她每天都到街道问询,直至把各项证明准备妥当。然而看似“无懈可击”的资料,却在网申阶段因被查出“社保意外断缴”遇阻。

      这一结果让她始料未及,经多番查探后得知,今年2月份因为公司账户异常,社保仅扣除了医保,其他四个险种没有扣除,导致断缴。而今年丰台区非京籍入学政策要求家长提供从2016年12月至申请月前两月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证明,其间补缴保险的不属于连续缴纳。

      “我们勤勤恳恳工作了6年,却因为公司的疏忽导致孩子无法入学,这合理吗?”刘婷婷在群里茫然地询问着。对此,记者致电丰台区招生考试中心,其工作人员表示:“只负责政策的解读,不负责解决该问题。”

      虽然今年一些区、县琐细的审核事项让家长犯愁,但相比往年,审核方式的人性化也让不少家长“点赞”。

      群里的邹志凯家住在海淀区四季青街道附近,往年入学季总会看到家长们排成长队,然而今年,“海淀区各街道采取了微信平台预约取号方式,会告诉你准确的时间来排队,比较人性化,但还是会有两三个家长提前排队,毕竟孩子入学是大事,再怎么细心都不为过。”

      “房东临时变卦,求帮助”

      作为群里第一个通过海淀区审核的人,王敏无疑是幸运的,然而审核之路并非都是一帆风顺,记者采访到“遇阻”的家长有很多是因为房东。

      “房东临时变卦,他女儿今天早上让一次性缴纳6年的房租,才同意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而且房租的价格从原来的每年1.8万元,涨到前三年每年2.5万元,后三年每年3万元。6年房租下来十几万元,我们都是打工的,一下子真拿不出这么多钱。求帮助!”5月20日,在海淀区租房的吴清华在群里发了一连串的“无奈”表情。

      根据相关政策,今年海淀区明确自该套住房地址用于登记入学之年起,原则上6年内只提供一个入学学位。

      “房东原本已答应到现场审核签字了,一听‘六年一学位’的说法立马变卦。他认为自己的房子六年内无法再提供入学学位,会影响到房子的‘市场行情’,少说会损失几十万元。而这些损失必须由我们承担。”吴清华愤慨道。

      5月2日,在西城区租房的郑秀也因房东问题遇阻。今年西城区租房的非京籍在“五证”审核中,根据幼升小相关政策规定需提交房东的知情同意书。虽然今年西城区没有出现“六年一学位”的规定,但仍需要房东参与,而她一直没跟房东谈好价格。“就写几个字,张口要几万元。”她无奈地说道。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西城区今年入学政策规定非京籍家长要出具一年以上的租房完税证明,并要求4月30日前开具税票,满足已居住一年以上要求。对吴清华、郑秀而言,现在通过换房子解决问题并不现实。

      “之前是3万至5万元一个名额,涨到如今6万至8万元”,群里非京籍家长白霜2015年就进入该群,她认为,帮助非京籍孩子上学,房东收取一定的费用是人之常情,“但这些年涨价有点过快了”。

      “不想让孩子成留守儿童”

      记者在群里问及“为何想让孩子在北京入学”,多数家长给出的答案是“不想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对刘婷婷而言,“留守儿童”这四个字,就如同心里的尖针。她自己正是一名留守儿童。她老家在安徽偏远的农村,小时候父母都外出打工。每当放学看到别人父母来接孩子,心中就泛起酸楚。

      “如果入学手续实在办不下来,我就带着孩子回老家,总之,我是不会让我的孩子当留守儿童的。”采访中她斩钉截铁地说道。

      让孩子陪在身边,对来自朝阳区的周德阳而言,更是没办法的办法。“家里老人都没了,6岁的孩子无人照顾,不跟着我们怎么办?”但他告诉记者,不会让孩子在北京读初中,“没有户口不能参加北京高考,回老家教材又跟北京的不一样,我准备让孩子上完五年级就回家。”

      记者点开“非京籍入学-幼升小”的QQ群公告,一段话引入眼帘:“本群创建于2012年6月1日,建群是为了让更多非京籍的孩子留在父母身边,不做留守儿童。童年只有一次,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陪伴。”

      5月31日,随着最终审核结果公布,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平台关闭。然而,每年都会有家长加入“非京籍入学-幼升小”这个千人QQ群的大军中,该群依旧会载着非京籍家长的悲与喜,走向未来。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酷酷熊LOGO123.jpg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